当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(以下简称《哪吒2》)以100亿元票房刷新中国影史纪录时,全球电影市场不仅见证了一部东方神话的重生,更窥见了中国影视动画工业化的全新图景。从《哪吒1》到《哪吒2》,中国动画工业完成了从"作坊式生产"到"大规模协作"的跨越。五年前,《哪吒1》集结60个团队、1600人;如今《哪吒2》特效镜头暴增50%至1948个,参与团队扩容至138家,4000余名动画人协同作战。视效总监石超群直言:"这已不是单纯的特效制作,而是一场需要精密调度的'视觉战役'。"
在《哪吒2》制作中,视效团队不断突破技术边界。为模拟火山喷发的真实感,团队反复调整岩浆流动参数;为呈现哪吒"撕裂重生"的肉体动态,特效师逐帧手工摆放肌肉模型;甚至通过360度特效模板库,确保138家分散在31个城市的外包团队实现"千人一面"的效果统一。
与好莱坞动画多由少数巨头包揽不同,《哪吒2》的幕后站着中国动画产业的"蚂蚁雄兵"。从西安的"数字怪兽"到苏州的"横竖横",138家中小团队各展所长——有的专攻流体模拟,有的精通刚体碰撞,形成"全国动画人托举"的独特生态。
"动画电影是全流程数字创作,需要分工协作发挥各家优势。"石超群指出,这种生态不仅降低了制作成本,更催生了技术共享机制。《哪吒2》制作期间,可可豆动画向全行业"开源"技术文档和工具包,带动一批初创公司成长,西安数字怪兽正是其中之一。这种"老带新"的协作模式,正推动中国视效产业走向成熟。
《哪吒2》的成功并非偶然。近五年,中国视效行业经历人才洗牌与技术迭代,已形成"工业化+生态化"双轮驱动格局。石超群观察到:"新人带着AI技术涌入,老人用经验托底,行业正迎来最佳发展期。"
随着《流浪地球》《深海》等国产重工业电影崛起,视效人才需求井喷。南京新华电脑专修学校率先开设的AI+影视动画设计专业,正契合产业变革趋势。该专业通过"美术基础-二维动画-三维建模-影视特效"四大模块,培养具备全流程能力的复合型动画人才。学生不仅掌握传统动画制作技能,更能运用AI工具提升效率,成为未来视效产业的"数字建筑师"。
《哪吒2》用100亿票房证明,中国动画不仅能讲好本土故事,更能以世界顶级的工业水准重新定义"东方视效美学"。对于有志成为动画人的学子,南京新华电脑专修学校的AI+影视动画设计专业,正是通往这个黄金时代的"哪吒之翼"。在这里,你将学会用代码构建神话,用特效书写传奇,成为托举中国动画未来的中坚力量。